<pre id="w00n0"></pre>
      歡迎您來到成都科鴻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www.m5hm84k8a6.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典型案例 > 民政信息化 > 正文
      典型案例
      民政信息化
      市場監管信息化
      綜合信息化
      系統集成

      巴中市數字民政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科鴻智信

      項目概況

        通過整合民政管理和服務運行的關鍵信息,探索民政管理、民政服務、惠民興業的發展新途徑,打造管理精確化、服務人文化、運行社會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規范化、技術現代化的現代民政工作運行新模式,建立“兩網一庫一平臺”的巴中數字民政綜合平臺。

      建設背景

        根據民發〔2013〕170號文件,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總體部署,積極落實《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辦發〔2006〕11號)、《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國發〔2012〕29號)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國辦發〔2011〕61號)文件精神,發揮社區信息化在提升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方面的積極作用,切實滿足居民公共服務需求,推動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創新,推進社會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巴中市實際情況及社會公共服務的要求,首先建立符合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的民政管理工作平臺,使數字民政綜合平臺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服務于公眾。

        因社區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建設覆蓋面廣,涉及部門多,涉及人群大等特點,不可能一次性建設大而全的信息平臺,所以選擇在巴中市民政局先行建立數字民政綜合平臺,在此基礎上可擴展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平臺。

        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建設分為《綜合服務平臺》和《綜合管理平臺》結合建設的模式,因建設難度大,周期長,所以試點建設按照分期建設,逐步推廣的原則先行建設《綜合管理平臺》所涉及到的社區管理及民政綜合管理等基礎應用及民政針對社區的公共服務部分,即數字民政綜合平臺建設。

        數字民政綜合平臺建設依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基本規范為指導,充分考慮公共服務中的辦事服務功能和管理服務功能、流程服務功能、資源共享和整合服務功能、延伸服務功能等總體功能,根據基本規范實現公共服務平臺的規范性、便捷性、擴展性、前瞻性、安全性等技術要求;

        “數字民政綜合平臺”采用B/S構架模式,在市民政局建設應用信息化平臺和數據中心,集中管理和匯總統計信息數據,民政局各科室及下屬單位、各區縣、各鄉鎮、村(居)委會、直屬事業單位等使用平臺進行數據錄入、查詢、網上交換,并最終逐級上報、審批、審核、匯總,保證民政信息數據的即時性、有效性,實現集中統一管理,避免形成信息孤島,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決策支持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實現對上級民政部門、下屬民政單位及橫向其他職能部門之間進行數據對接,達到信息共享、互聯互通。

        實現網上申請、審核、審批,網上信息報送,數據自動流轉等。

        為了減少數據重復錄入,平臺采用統一數據中心,制定標準數據規范,一次錄入多次使用,同時借助外圍信息采集設備減少數據錄入;盡量整合原有信息系統,采用手工導入導出的方式實現與原有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減少重復錄入。

        同時該項目還在社會救助領域發揮作用。

       ?。ㄒ唬┻M一步提高了社會救助宏觀決策的科學水平

        截至6月底,我省各級低保機構完成了低保對象基礎數據的采集、統計匯總,實現了低保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通過訪問我省低保信息系統服務器,可以直接查詢每個低保對象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可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收集低保工作的有關數據和信息,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分析和處理,為制定政策和宏觀決策迅速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不斷提高了宏觀決策的科學水平。

       ?。ǘ┯行岣吡说捅9ぷ饕幏痘芾硭?/p>

        低保信息系統的建立和運行,有效地加強了低保動態管理,提升了規范化管理水平。一是實施了低保對象分類管理制度。我省統一標準,將低保家庭分為4類,要求加強對“三無對象”和重點困難家庭的分類施保力度和對一般困難家庭和臨時救助家庭的監控力度。二是從制度上規范了基層干部的行為,有效解決了“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三是擴大了群眾的知曉權,增加了透明度。四是規范了發放程序和動態管理制度。統一全省低保金發放日期,實施低保金發放的動態復查和管理,進一步加強了規范管理。

       ?。ㄈ┘訌娏说捅9ぷ鲃討B監管力度

        低保信息系統通過信息手段和網絡,對低保業務運行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加大了監管力度。一是加強了對低保對象的核查和監測。通過低保系統,可以直接查詢核實并迅速準確掌握每個低保對象的經濟狀況變化情況。依靠低保信息系統,我省共清理跨街道、縣、地區重復申請低保金的對象1萬余名,每年為國家節約低保資金近千萬元。二是將低保資金運行納入規范管理的軌道,大大減少了手工操作的隨意性,避免了低保資金的流失。三是通過低保信息系統的規范操作和糾錯功能,減少了工作誤差,提高了工作質量。

       ?。ㄋ模┨嵘巳藛T素質,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過低保信息化建設,各級低保專職人員對信息化建設從不熟悉到熟悉,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全省低保數據的統計匯總,由原來的近20天的時間,縮短到4至5天時間;每個街道、社區居委會統計匯總時間由3至4天時間縮短到幾分鐘,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財力,降低了運行成本。

        實踐證明,建設低保信息系統,是實施低保規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和規范低保工作的迫切需要。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財政困難,專業技術人員少,業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地區,低保信息化建設難度較大,主要是各級存在著畏難情緒。因此,必須首先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充分認識低保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信心,采取積極的對策,這是低保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

        低保信息系統必須規范化操作。一是要制定統一規范的低保業務標準,這是低保系統實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依據。只有統一了低保的各項業務標準,才能改變目前各地標準不一、各自為政的狀況,也才能獲取完整、準確的數據礎

      推薦案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

          <pre id="w00n0"></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