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套適用于省級、副省級質監單位的綜合性網絡信息系統。本平臺遵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CQS系統、“金質工程”的總體規劃和建設思想,以計算機網絡、軟件、數據庫、電子地圖、衛星定位、電子標簽、GPRS等高新技術為支撐,包含了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內各部門的網絡辦公、行政審批、動態監管、信息公告、網上申辦、行政執法、質量信用、網絡視頻等信息化應用,是我國質監行業為數較少的能同時滿足質量技術監督機構內各部門使用的綜合性信息化系統。
-
以“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為理念,基于質監大數據資源建立并夯實大數據體系架構,實現“監管信息全采集”、“質量數據全共享”、“管理決策全支撐”的質監大數據工作模式,為深化質監管理模式改革創新、提高產品質量監管、領導決策和公眾服務水平,推動質監對標提升、質量品牌創建、質量誠信建設、質量基礎提升、質量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政府信息公開、數據開放為抓手,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釋放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利用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地圖等技術,積極構建“互聯網+大數據+分類監管”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豐富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能。
-
以特種設備信息管理為核心,以數據標準為紐帶的思想,貫徹以業務為點、以共享為線、以大數據+分布式為手段的思路,建設特種設備全生命周期數據鏈,實現數據關聯、整合和資源共享,徹底打通監管單位、檢驗單位、生產單位、使用單位再特種設備管理中的數據壁壘。
-
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在現有市場監管(原質監)行政審批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應用的擴展,通過AI技術及大數據等技術對用戶提交材料的一致性和正確性進行自動識別、自動比對和自動審核,從而實現智能審批。形成從辦理、審核、辦結一體化的智能審批系統。通過整合AI、大數據等技術,成功搭建的特種設備審批系統,使審批單位的審批效率從“5×8小時”窗口辦理變革為“7×24小時”智慧服務
-
國家“金質工程”標準體系;四川省“金質工程” 標準體系;四川省“天府質量云”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西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業務規范;成都市社區綜合管理與服務信息化技術標準;成都市行政審批電子監察標準。
-
結合省市縣各級計量檢定機構以及授權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需要和實際業務流程,使用先進的編程語言和數據庫技術,融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對涉及計量所檢定業務的工作程序進行全面的規范和整合,通過對收發、檢定、證書、收費、績效等方面的全面管理,輔以實時的智能化預警提示、報表等功能。本系統主要包括儀器收發、檢定管理、收費管理、基礎信息、預警分析、查詢統計、數據上報、基礎信息、系統管理等模塊。這些模塊功能覆蓋了整個計量所(院)和計量科的基本業務。
-
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全局規劃設計,打通質監教育培訓中心涉及的所有業務,形成教育培訓中心業務系統完整體系,該系統由報名系統、考核系統、證書系統、收費系統、統計分析、OA系統、系統管理、數據交換與數據共享子系統構成,實現培訓中心核心業務及日常事務的管理,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實時業務處理需求,通過物聯網技術提升數據采集效率,利用大數據形成所需業務統計報表滿足決策需求,集成多種移動支付方式解決收費難題。
-
由于質監系統的基層執法機構數量龐大,而省局、市局、執法總隊、區縣執法督查處、基層執法機構間仍采用傳統的郵件、紙件等方式上報執法數據,此種方式造成質監執法信息數據上報不及時,數據不全面不完整,上級部門監督不透明,工作效率低等問題。因此,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質監執法案件快速反應系統,來解決質監執法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全面提供質監系統的業務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